朱莉亚拿起第13份样品,这是昨天她亲手搜集的蓝斑真菌。
随着基因检测设备的快速运行,屏幕上弹出密集的数据,还有各种附带的快速解析内容。
“咦?这是……”
[未知化合物,有机类型,分子量3827.5……]
她不敢大意,赶紧重新检测一遍,发现在已知的化合物数据库中,并没有符合该化合物特征的存在。
“文娜,发现一种疑似新化合物,你过来做一些物化特性分析。”
陈文娜走过来,仔细观看起分析数据:“确实是未知的类型,我马上分析一下。”
拿了其中一个蓝斑真菌的样品,陈文娜进入了科研设备更加齐全和精密的实验室里面。
首先是多级分子筛,就各种质量和形态不一样的化合物,一层层筛选除了。
紧接着上冷冻电镜。
很快陈文娜就看到了结晶状态的那种未知化合物,为了避免出现多个化合物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她重新调整了监测方案。
经过3次不同方案的检测,都得出一样的分子量和元素比例之后,她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既然确定是新的化合物,那她就按照流程,对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一次全面的初步分析。
由于样本有限,陈文娜也不敢浪费,小心翼翼地做实验。
对于这种新化合物,她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在亚马逊雨林中,有太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物种,其中不乏蕴含有新化合物的生物被发现。
并不是每一种新化合物都有用途,这就像开盲盒一样,运气好的人,可能一下子就碰到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新化合物;运气不好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种有价值的新化合物。
研究材料学,有时候真要看运气。
先测试的项目是物理性质。
突然陈文娜停了下来,目光看着屏幕上的一个参数,喃喃自语起来:“咦?电离分解之后,竟然会产生同步共振?”
她将那份化合物分解出来了两个亚型结晶体,小心翼翼地分开,然后放在两台冷冻电镜中,紧接着使用电磁波进行刺激其中一个亚型结晶体。
一开始,电磁波并没有产生异常反应。
直到测试到光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