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碦喇昆仑山脉和亚平宁山脉的地下空间,无数的微型机器人日夜不停的生产,比飞鹰结构更简单的硅基材料被大批量的制造出来。
每只的静质量五十克,一吨硅纳米管可以制造两万只,如果要实现全球网络覆盖,需要五千万只以上。
现实情况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密度,根据神鹰眼镜用户的数量,每只可以同时服务一千个用户,就算全球六十亿人都用上神鹰眼镜,理论上六百万也可以实现全覆盖了。
当前地下空间的生产能力,这也不过是一个星期的产量,尽管需求量大,却可以比飞鹰网络有更强的补充能力。
不过曾凡想要进行天气操控实验,带电荷的云层蕴含极大能量,一个霹雷就可能会损失一大批。
想要调控全球的天气,就需要再多上几个数量级,达到数亿数十亿,甚至更高的数量,并且还有可能会不断被消耗掉。
曾凡开始设计蓬松的结构更有利于吸收空气的热能,太阳能,宇宙射线,对于闪电这种高密度能量爆发,有点力不从心,很可能一下就炸散。
不过在闪电爆发之前,可以利用自身精细的电场调控能力,大量吸收云层中的游离电子,从而化解或者减轻闪电的威力。
要控制云层的降水,关键还是调节云层中的温度,促成或者打散云中水滴或者冰晶的形成和聚集,水滴或冰晶达到一定的密度,超过云层承载极限,自然就会引发降水。
降水过程中,空气温度高,冰晶被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雨,如果下方温度太低,不足以融化冰晶,落到地面就是冰雹或者降雪。
跟调控小区域的云层降水相比,要控制云层的方向,过程就复杂的多了。
云层的移动主要是由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云层作为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也会随之移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流动的基本驱动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空气在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