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乡里乡亲的,哪个人不知道哪个人的脾气秉性。
现在李有财仗着有晚生撑腰,竟然狮子大开口。
他报出来的价钱,是那些村里人都不能接受的。
他还振振有词,说是他这房屋田地,都是有贵气的。
要不然他们家里,怎么会出一个晚生这样的大人物。
谁要是买了他们家的房屋田地,说不得还能出一个人物呢?
但没人买他的账。
他越是吹嘘晚生有本事,那些人越是不敢买。
就李有财这个德行,要是买了他们家的田地。
他仗着背后有人撑腰,说不得以后回来,还要把这些田地再讹回去。
到时候他们这些乡下人,哪里斗得过京城里的人。
所以李有财父子几个,在村子里的吆喝了好几天。
他们甚至还去小镇上试过,但就是没人买
不但是没人买,连过来探探口风的人都没有。
其实这也不奇怪。
他们喊出来的那个价钱,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会买的。
李有财心里可着急坏了。
他心里也知道,他那些田地房屋卖不出去,是因为价格高的原因。
可是卖不出去那个价格,他们的盘缠也不够啊。
梵净山离京城可不近。
它们一家六口人,坐马车的费用,再加上一路上吃喝拉撒的。
那还不是样样都要钱。
眼看这些房屋田地都卖不出去,李有财直接找到了族长。
只要是族长愿意出资,资助他们家的人去京城。
他倒是可以便宜点,把那些田地房屋都卖掉。
说实在话,看到李有财这一时间走不了的样子,族长也是忧心的很。
他那个小儿子说了。
他们这小地方,根本就没有有本事的大儒来教他。
只有京城那种大地方,才是他们这些文人该去的地方。
那里有全大夏朝最有名的青山书院。
从那里面走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是大夏朝的栋梁之材。
可惜他生在这个小地方。
他要是到了京城,想要考进那青山书院,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小儿子的抱怨,让族长感到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