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说不定早就翻了

于建学说:“这回和香港投资商签署的协议文本,还是上回给咱们审羊脂玉佛造像合同的那个女律师准备的。要价更高。矿石业务的毛利润空间大,咱们也不愿意再跟她纠缠,就按她的意思办了,也省得她再给咱们找麻烦。”

于建学志得意满地说:“当初,要上铅锌矿这个项目的时候,华艺国贸里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呢。也就一年多的时间,风向就变了。现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大家异口同声支持这个项目。再没有人说,华艺公司没有做采掘业的经验,这个项目不能投,风险高这种话了。”

贾勇回忆着于建学的话,更想知道康乐是怎么看这个项目的,他问李思扬:“李哥,您就别等着我请教康总了。您可是康总的老板,您就给我讲讲呗?”

李思扬笑着说:“别瞎扯,我是他的什么老板,他让我当法人代表,就是让我给他在关键时候扛事儿呢!康乐那一点儿小九九,还能糊弄我?”

贾勇低声下气地求李思扬说:“有些事,康总也是局中人,不一定有您看得清楚,您给我讲讲。”

李思扬不再推辞,说:“康乐说,陈淑娜、于建学和王晗都是生意人,他们琢磨的是,一买一卖,能挣多少钱。他们没有组织工人,买原材料,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最后销售产品,这些做工厂的经验,他们不是企业家。他们把开矿山办企业这件事想得简单了。

“康乐说,他们觉得乡镇企业都能搞小煤窑,他们怎么就不能开矿山呢?他们这么想,就把他们的管理水平局限在农村小煤窑的水平上了。

“康乐估计,就他们现在的这股干劲,矿是能够挖出来的。皆大欢喜。然后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是什么结局不好说了。”

康乐的几句话,好像就描画出了华艺国贸铅锌矿项目公司很不乐观的未来。贾勇的主要工作虽然不在这个项目上,但这个项目毕竟跟华艺国贸息息相关,听得贾勇不免有些担忧。

贾勇含含糊糊地问:“康总算得靠谱吗?”

李思扬很有信心地说:“我觉得他说得靠谱。”

李思扬给康乐开车的时间不短了。康乐和陈淑娜、于建学、王晗相处的这些年,李思扬都在旁边看着。他虽然不说话,康乐跟他们说过些什么,他可都听见了。

李思扬生怕贾勇不明白他的意思,解释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把他们之间那些唧唧歪歪的事就放下了。等这个矿看到点东西了。他们就想起以前那些恩恩怨怨了。”

贾勇说:“都合作这么些年了。还谁不知道谁啊,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李思扬说:“不可能放下。谁能放下?那得是圣人才能放下。”

贾勇说:“都不是什么上台面的大事儿。”

李思扬嘿嘿一笑说:“你甭替你这些师父们遮掩了。他们那些事,你未必有我清楚呢。小于跟陈淑娜的关系你肯定知道,不用说了。人家俩从外贸中专就是同学了。多少年的关系了。陈淑娜在原来公司的时候,有人打她的小报告,公司找小于核实材料,小于一言不发,摆明了要跟陈淑娜同进退。

“陈淑娜很感激小于,说她和小于是过命的交情。虽然话说得有点过了,但陈淑娜重情义不假。在原来跟我们做业务的这些外贸公司外贸员里,要说有情有义,陈淑娜算一号人物。”

贾勇说:“他们说我师父在原来公司挣了大钱,靠谱吗?”

李思扬又嘿嘿一笑说:“挣了大钱还在你们公司忙活吗?她想的比较长远,拆东墙补西墙,挣了钱也都用在打点关系上了。王晗是陈淑娜的师傅。陈淑娜刚到外贸公司上班的时候,用她发的第一个月工资,请王晗吃饭。一分不留。王晗觉得这小姑娘可以,有魄力,后来一直关照陈淑娜。

“王晗去深圳当办事处主任的时候,推荐陈淑娜接他的班,当了科长。陈淑娜在搞关系上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场面铺大了,让人家盯上了。康乐老劝她,树大招风见好就收,她听不进去。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实际上她很要面子。领导一肯定,带头打冲锋。“

贾勇说:“我觉得我师父事业心挺强的。”

李思扬说:“王晗和于建学,早晚得掐起来。到时候,陈淑娜两边劝,王晗带着小老婆去香港,于建学回北京看孩子,陈淑娜就只能把事情交给那个陆浩。

“你别看康乐自己没上过大学。他从心里面觉得自己是个怀才不遇的、有文化的人。他瞧不上陆浩对陈淑娜于建学点头哈腰那一套。康乐说,陆浩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城府深的很。康乐还说,陆浩不敢跟他对视,好像心里有鬼的样子。”

贾勇问:“陆浩从来没有跟康总打过交道,没做过有愧于康总的事,他心里有什么鬼?”

李思扬说:“康乐的意思是说,陆浩在琢磨自己的事,心里有小算盘,还不可以告诉人。身边的人不一定能看出他的毛病来,就怕外面来的人,所以他不敢跟康乐对视。

“陈淑娜现在觉得陆浩挺得力的。康乐提醒她,看人要全面。她说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