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束发少年即帝位,不满弱冠遭横死(1)权臣李逢吉

大唐气象 贪狼木 2092 字 6天前

敬宗问李逢吉谁可做宰相,李逢吉推荐了李程、窦易直。

李程与李逢吉一样出自陇西李氏,才华很好却极其懒散,以至专门创造出了一个“八砖学士”的成语;窦易直则以公平自称,是个典型的官场老好人。

李逢吉推荐他俩,除了资历外,主要是觉得他们便于操控。没料到李程虽懒却有主见,在朝政上时常和李逢吉唱反调,引来李逢吉不满!

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十一日,宰相牛僧孺以同平章事身份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这次外调并非他人所害,纯属牛僧孺个人意愿。他是个有政治追求的人,小皇帝玩闹无度,李逢吉又大肆操弄权柄,让他敢怒不敢言,索性主动申请外调,落个眼不见为净。

年轻一代的牛僧孺退出,让李逢吉更加得意。但李程的搅局,让李逢吉很是不满,动了拿掉他的念头。在他的那帮鹰犬运作下,机会很快就来了!

石州刺史武昭因事被免去职务,调整为袁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之下对宰相牢骚满腹。水部郎中李仍叔是李程亲戚,趁机激怒武昭,说李程原本准备授予他官职,结果被李逢吉拦住。

武昭遂对李逢吉怀恨在心,在与左金吾兵曹茅汇喝酒时口不择言,自称要刺杀李逢吉,被旁人听到告发,交予三司审讯。

李逢吉的党徒李仲言找到茅汇,授意他只要检举李程与武昭同谋参与此事,便可无事,否则必死!

茅汇很有骨气,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决不诬陷他人换取活命!

由于缺乏茅汇的证言,李逢吉构陷李程的阴谋没有达成。事后,武昭被刑杖打死,李仍叔贬职,茅汇流放崖州。而走狗李仲言也没落得好下场,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来宾)。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临终前上疏请求让其子刘从谏袭任节度使。

尚书右仆射李绛密奏敬宗,立即任命靠近昭义军的一位将领充任节度使,令其昼夜兼程赶往潞州赴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刘从谏来不及抗令。然后将其委任为某州刺史,如此昭义军则可听命于朝廷。

李绛这一主张,与李逢吉三年前刚任宰相时,处置宣武军内乱的方式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树立朝廷权威,削弱藩镇力量。

但此时的李逢吉掌权已久,朝廷在他心中的份量已远远赶不上日益膨胀的私欲。他和权阉王守澄早就接受了刘从谏的贿赂,极力劝敬宗让刘从谏担任昭义留后,敬宗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

刘从谏的袭位,标志着朝廷默认了河朔三镇以外的藩镇,在节帅人选上也可实行世袭制,致使藩镇势力进一步做大!昭义军自此骄横不可一世,为唐武宗时期的叛乱埋下了祸根!

李绛与李逢吉、裴度同为宪宗元和年间的宰相,后被奸臣皇甫镈所害几经浮沉,刚刚调入朝中出任右仆射。他向来奉行正道,在朝中很有名望。但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不可避免的引来了李逢吉的厌恶。

一次李绛在上朝时与御史中丞兼盐铁使王播相遇,仆射官阶高于御史中丞,依照礼数王播应避让。王播却自恃有李逢吉的撑腰,就是不让路。

李绛上疏说:“仆射在建国初年是正宰相,朝廷给予的礼数相当重。如我李绛有辱此职,请另选贤良;但我现在是仆射,王播怎能不遵守礼制!看不起我可以,轻视礼数却万万不可!”

群臣大都赞成李绛意见,敬宗也下令王播遵从旧制。

事后不久,在李逢吉撺掇下,朝廷以李绛身体不好为由,免掉了他的仆射官职,改授太子少师、分司东都,给了个虚衔,打发到洛阳任职!

李逢吉此人是忠是奸不好界定,他确实有能力有眼光,但私欲过重。这样的人,如果放到明君手下,或可成为一代能臣。倘若皇帝暗弱,他便立时沦为欺下瞒上、难以控制的权臣。

靠着打击他人维护自身地位注定无法长久,疯狂追逐权力最终都会遭到权力的反噬,这一铁律从古至今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