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四日,十六岁的少年李湛即位,成为大唐第十四任帝王,是为唐敬宗!
他一登基就创下了大唐帝王史上的一个新记录——年龄最小的帝王!
纵观之前大唐历任帝王,称帝时均已成年,即便是相对年轻些的高宗李治,即位也已二十一岁。睿宗李旦两次称帝,第一次即位虽也十六,但那时他只是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傀儡,有名无实而已,算不得数!
为了辅佐年幼的敬宗,在其祖母郭太后和一众宦官的授意下,左右逢源的李逢吉被加封摄冢宰,名列众相之首,全权总理朝政事务。
李逢吉处事圆滑,有着丰富的施政经验和较强的施政能力,但是度量不大,容不下与他政见不和的人。
穆宗在位时,他排挤裴度,将人家免掉同平章事职称,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千方百计打压户部侍郎李绅,鲜除了李绅翰林学士的身份,好在有穆宗信任才未能将其驱逐出朝,这让他对李绅愈发忌恨。
李绅有个远房堂侄李虞,很有些才华,在当地小有名气,自称不愿入仕,隐居于华阳川(今陕西华阴市华阳乡)。等到他伯父李耆升任左拾遗,却动了当官念头,写信求伯父向朝廷引荐自己,没想到把信错寄给了李绅。李绅对这位堂侄的虚伪非常不屑,回信讥讽他,把这事当做笑话讲给了同僚。
但凡李虞这样的人,往往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李绅的做法严重伤害了他。为了报复,他主动求见李逢吉,把李绅平日里评论李逢吉的话如实告之。
李逢吉顿时大怒,指派补阙张又新、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与李虞一起监视李绅,并将搜寻到的信息经过一番恶意加工,在权贵间四处散播。诬称李绅时常刺探官员动向,只要发现有聚在一起议论的,就指为朋党,上报皇上。
在这些流言蜚语的中伤下,没过多久,朝中官员对李绅都避而远之!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及其党徒既为李绅的失势感到高兴,又担心敬宗会起用李绅,日夜密谋如何将李绅赶走。
楚州刺史苏遇告诉李逢吉党徒:“主上新近即位,一定会接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如果让李绅与主上见面,恐怕不好!”
党徒们深以为然,急忙禀报李逢吉:“事态紧急,倘若等到皇上听政,恐怕就来不及了!”
李逢吉是官场老手,最清楚当皇帝的忌讳什么!思索片刻,让权阉王守澄告诉敬宗:“陛下当初能做太子,完全出自李逢吉的功劳!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那时都想拥立深王为太子(深王是宪宗之子,敬宗的叔叔)。”
紧接着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也上疏提及此事,敬宗将信将疑。
李逢吉趁热打铁,奏报说:“李绅对皇上不利,请将他加以贬黜!”
敬宗依然不太相信,再三追问之下,得到的全是一个回答,只得听从了李逢吉意见。
二月初三,诏令下达,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
端州位于今广东肇庆,距长安有千里之遥,在那时可是妥妥的烟瘴之地。
李逢吉率领百官上表,庆贺除去了李绅这一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害”!
退出朝堂后,百官又到中书省向李逢吉道贺,却遇到门人的拦阻,说是李逢吉正与张又新密谈。等了许久,看到张又新出来,满脸笑意的冲着众人拱手施礼,不无得意的说:“李绅的事,又新我实在不敢谦让!”众人骇然不语,对他极为忌惮!
右拾遗吴思因没有参与道贺,惹怒了李逢吉,打发他为使者,前往吐蕃替穆宗报丧!
不久,由李绅引荐的两位翰林学士庞严、蒋防,分别被贬为信州刺史、汀州刺史!
到了这一步,张又新等仍不肯罢休,每天上疏说对李绅的处理太轻,忽悠敬宗杀掉李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