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孟子岭好汉血战,铁人军精锐齐出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141 字 3个月前

后面还有数个偏将,手持阔剑的“丧门神”鲍旭,拎着降魔杵的“没面目”焦挺,“锦豹子”杨林,“火眼狻猊”邓飞,一起冲上来。

而后面的铁甲步兵,也是狄泉训练多时,一直没有拿出来用的精锐之师“铁人军”。

这原本是的狄泉准备拿来对付金国铁浮屠的步兵,是仿照国姓爷郑成功的铁人军训练的部队。

根据《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筋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这支部队全身覆以鱼鳞一般的重甲,佩盾牌,戴假面,手执长剑以为近战之用,负大弓以为远战之用。

在明末,铁军一直是明朝军队的主力。据荷兰人称,郑成功在对台湾的攻坚战中大量使用这种铁人。清史稿记载,郑成功曾用以铁军为主力的军队一度打下镇江,瓜州等地,几下南京城。甚至在后世,闽南地区有俗语“铁人都倒”来比喻某物势不可挡。

当初在演武亭中,铁人军的所有士兵都需要举起500筋石的重物,以展示他们的力量。同时,铁人军还配备了坚厚的铁盔、铁铠以及其他铁制守备,箭无法穿透。另外,士兵们在面部只露出眼睛、耳朵、口鼻,以五彩妆画的铁面形象示人,手持斩马大刀。每个士兵都携带两种武器,专门用于砍马脚,只有这样的兵士组成的这支部队,才能被称为铁人,他们的口号是“有进无退”。

狄泉也是沿用了这种训练方法,再让他们配合团牌手,训练步兵打骑兵战术。

历史上铁人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它的组建大大提高了郑军的战斗力。1659年,铁人军在瓜洲和镇江抗击清军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铁人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刚开始与驻守在台湾的荷兰军队交战时,身披铁衣的铁人军使荷兰人大吃一惊。铁人们身体上部和头部都套着铠甲和铁盔,手臂和腿裸露在外边,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防御来复枪的子弹而且行动仍然很灵活。

铁人军使用各种不同的武器,有些持弓负矢,有些左手持盾右手执刀,还有许多挥舞着锋利的大刀。面对荷兰军队密集的射击,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冲向敌人的阵地,虽然许多人被打倒了,但他们没有丝毫退却,一直勇往直前,直到杀退荷兰守军为止。

经此一役,铁人军使荷兰殖民者闻风丧胆,似惊弓之鸟。而铁人军则愈战愈勇,用大刀长矛将拥有长枪大炮的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在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而在宋代,这个步人甲几乎发展到了极致的朝代,狄泉组建重型步兵更是非常容易的,而且狄泉还给他们配备了火器其战斗力更是成倍提升。

小主,

至于盔甲,狄泉直接用了宋代步人甲,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

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同时通过可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重量会进一步上升。

而且,狄泉还根据了骑兵的特点给他们打造了一些战法,对付骑兵无往不利,毕竟历史上在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型依托壕沟堡垒,和具装骑兵屡屡击败金朝骑兵。

不一定步兵打骑兵就是打不过,重要的还得看是个怎么打,骑兵也有骑兵的弱点,步兵也有其万金油的过人之处。

要不是许贯忠说要在孟子岭直接吃掉徐徽言和这些精锐部队,狄泉才不肯把这精锐部队派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