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明天会更好

这一句明天会更好,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大家都怀着最朴实的愿望,期待每一个古代都能更好。

不止唐宋,不止秦汉,更不止元明清,是华夏上下八千年来的每个时时刻刻,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俞悦:“说得好,无论是哪一个世界,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一天,都值得期待,明天一定会更好的。

杜牧大大肯定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在黄州有所作为,他走的时候,同样是带着一堆功绩走的。

也因为在黄州的功业,杜牧被调任为池州刺史,之后又任睦州刺史,这两个州在当时都属于上州,所以杜牧实际上是实现了小幅升迁的。

唐武宗驾崩,皇太叔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专权,登基次日,罢李德裕宰相,外放其为荆南节度使。

随后,李党被尽数贬谪,牛党被召回朝中,这其中,就有睦州刺史杜牧。我愿称之为北宋先行版。”

赵顼挠头,不是,这怎么也能cue到他大宋啊,不过有一说一,起码人唐朝没有反复横跳。

俞悦:“大中二年,杜牧被调任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之后,又迅速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杜牧却不干了。

他先上书请求外放为杭州刺史,朝廷不准,又连上三书,请求调任为湖州刺史,这就有了那篇着名的《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如果说《陈情表》是把祖孙之情写到极致,是‘孝’文里的极品,那我认为《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就是兄弟之情的极致,是‘悌’文中的极品。

在这篇散文中,杜牧先说自己和弟弟杜顗幼年时光的不易:

‘止有一竖,念念悯叹,挈百卷书,随而养之。奔走困苦无所容,归死于延福私庙,支拄欹坏而处之。长兄以一驴游丐于亲旧,某与弟顗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我只剩这么一个弟弟陪着我,携带着家中的藏书和我到处搬家,四处飘零。

我们像乞丐一样求助于亲朋好友,每天吃着野菜剩饭,冬夜里连一盏烛火都没有。

可偏偏在我和弟弟都有了功名,即将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弟弟却‘颉疾眼,暗无所睹。’

此后,杜牧又一一细数带弟弟艰难求医的整个过程:

‘故殿中侍御史韦楚老曰:‘同州有眼医石公集,剑南少尹姜沔丧明,亲见石生针之,不一刻而愈,其神医也。’

某迎石生至洛,告满百日,与石生俱东下,见病弟于扬州禅智寺。’’

他把同洲眼医石公集请到洛阳,治疗无果。又重金聘请眼医周至羁,仍无果,之后又求九嶷山南隐士齐母宏、忠州酆都县仙都观道士龚法义,但最终,丧明作废。

杜牧说他最心疼的不是弟弟生病,而是‘十五年矣,但能识某声音,不复知某发已半白,颜貌衰改。

是某今生可以见颉,而颉不能复见某矣,此天也,无可奈何!某能见颉而不得去,此岂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