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事我倒是听先帝说起过,这都是典顺十年的旧事了,怎么突然说起这个?这又与西境练兵有何关系呢?”
“您想啊,咱们大黎西部边境,只有一个强邻,那便是西凉,大黎西境的诸位守将,之所以驻军防守,名义上都是为了提防西凉,可大黎与西凉之间早就重归旧好,先帝的宁和公主如今已经是西凉的太后,有这层关系在,西凉早年历经王室内乱,元气大伤,国力已经不复当年,因此西凉不足为虑,真正值得地方的便是外敌,而是越发腐化坐大的守将们,若是能善用西部的羌人遗民,在羌人的故地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势力,依我看来,将有三重好处。”
“哪三重好处?”
“这前两项好处方才我都已经对陛下说过,便是提防西凉、震慑西境守将,这第三重好处,便是为了蜀中。”
“蜀中?这与蜀中有何干系?”诸葛忆荪问道。
“不知陛下可曾听过一句俗话。”
“什么样的俗话?”
“俗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蜀中可是个上上福地,可也最易变成祸乱之源,当日先帝为了躲避渤海之乱,便迁入了蜀中,躲过了渤海高氏的追杀,夺得了喘息的机会,蜀中,往北可扼住姑臧、河西咽喉,往南可牵制西越与婆绵,往西能成为抵御西凉的屏障,往东可成为供养天下的粮仓,依我看来,若将来陛下隐退,将大黎交到双鲤手上,不论是北面、南面、东面生乱,都尚且不足为虑,最头痛与最棘手,便是有人趁机在蜀中生乱,可陛下如今在蜀中,并没有一支强而有力的劲旅,足以提防四方之贼,陛下如今在位,西境的守将们自然不敢胡为,可若是换了旁人,他们就未必会像眼下这般安生了。”
“说的有理,只是该如何操练一支蜀中劲旅呢?说起来,除了梁大哥,我身边的确没有熟知蜀中情势的人了。”
“您身边还有一位,此人与双鲤也甚是要好,况且若是有她来做此事,依我看,比嘉王在世时还要事半功倍,也只有她,能团结起散落在蜀中各地的西羌人的力量。”
“西羌人?你说的是……临泗?”诸葛忆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