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官场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出众的女官。礼部尚书陈瑾瑜当为女官之首,做了中书令的陆真,同样为人熟知。另有天子舍人李芳菲王舒,俱都外放做官,表现出众。此外,还有做到一州刺史的卢青青和崔允儿,皆是朝堂高官。
各地的县令县丞这等亲民官,也有不少女官。
卢若华当年入仕途,便是从科举出身,从七品县令做起。五年下县,五年上县,皆表现出众,四年前进京述职的时候,被天子亲自召见并大力称赞。然后,被天子派来河西郡做了郡守。
众人皆知,卢若华是天子同父的妹妹。不论这一层,只说卢氏,也是大梁顶级名门大族。可卢若华没有什么格外的优待,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当差做事,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才做到了郡守。
这几年里,卢郡守将贫瘠的河西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政务通顺,百姓富庶。河西郡的百姓不知道卢郡守和女帝陛下是什么关系,提起卢郡守,满口都是好。
一众河西郡的官员们,对郡守大人也十分敬重。便是在背地里,也从无人拿美貌且一直单身的郡守大人来说笑。
卢若华按捺着心里的激越,笑着应道:“臣心中也一直挂念皇上。年初听闻皇上巡查大梁,臣心里就想过,要是皇上来河西郡就好了。”
“没曾想,皇上竟真的来了。可见是臣一番诚心,感动了上苍。”
姜韶华嫣然一笑:“朕让你来河西郡做郡守,自然得亲眼来瞧一瞧,看看这四年来,你在河西郡都做了什么。”
卢若华挑眉一笑,意气昂扬:“那就请皇上多住些日子,仔细瞧一瞧。”
寒暄一番过后,众官员上前一一见礼。然后,簇拥着女帝陛下进了河西郡的城门。
此次伴驾随行的臣子,依然有二十余人,多是从六部抽调出来的臣子。伴驾的名额太过珍贵,众臣踊跃争抢。上一次随行的,这一回就没了几回,基本都换了人。
唯有陈瑾瑜陈尚书,依然跟在天子身边。中书令陆真,被留下辅佐太子殿下。
陈丞相在去岁病了一场,年迈告老致仕。吏部尚书王瑾,成了新一任的大梁丞相。冯尚书也老了,暂时还没退,不过,户部里的事务大多都由汤侍郎来顶着。刑部的杨侍郎也在去岁致仕,新一任的刑部尚书是杨政,众人也习惯叫一声小杨尚书。
此外,兵部尚书也换了人。新一任的兵部尚书是宋渊。刘恒昌则接替了左大将军,成了英卫营的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