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铁等人就有些不相信了,于是一旁的杨雄便问道:“老丈,您这说的不是实收吧?!那加耗您算进去没有?!”
这大明朝的田税的额定税额是“三十税一”,但是地方官府最低是能给老百姓加耗加到“三税一”,有的甚至能加到一半的损耗。
老头听到杨雄的话后便摆手否认道:“这就是实收的粮食,本来是三升的税粮,卢老爷只是给我们加了七升的损耗,加一块就是一斗的税粮。”
听到老头这话后大伙们心中那一顿五味杂陈,心想这他们做老百姓的时候怎么遇不到这样的好官?!要是有这种好官他们何必做贼呢?!
接着杨雄又问道:“老丈,那这朝廷的饷银和官府的摊派是交多少来着?!”
杨雄说的那饷银指的是辽饷和地方驻军的粮饷摊派,而这个“摊派”指的就是驿站银、河工银、纸墨银、修城费等等一些地方官府办公以及基础建设的用钱摊派。
一听杨雄问这话老头明显就有些激动了,只见老头激动的说道:“卢老爷不收我们的饷银和摊派!”
“什么!!不收?!”一听老头这话王铁惊讶的都喊了出来。
要知道这正税大部分被地方起运到朝廷去的,而地方府库是基本是不会有存留的,地方官府日常的办公经费都要靠加派来完成,那这卢老爷不收摊派他靠什么来维持地方官府呢?!
况且这辽饷是可是解送到朝廷的,你地方官府不收怎么向朝廷报账?!地府驻军的粮饷摊派不收你怎么养兵?!
接着老头便给王铁解释道:“自从卢老爷来了咱们大名府之后就不搞过去的那套‘均需’之法,转而是行‘因粮纳赋’之法。”
“什么叫‘因粮’?!”王铁疑惑的问道。
“回大王的话,这卢老爷搞的因粮之法就是凡是家中交五两银子以下田税的百姓则不收饷银摊派,但凡超过这个数的就要交钱。”
说到这里老头还补了一句道:“卢老爷的因粮不是实缴五两银子,而是没有加耗过的粮食折银五两。”
“就拿小人家中来说,小人家里每亩地本来是三升的税粮,总共需要缴九斗粮食,只是因为加耗才交了三石而已,所以我家是按九斗粮食来定的税额。”
“我们大名府官府定的粮价每石是一两,按卢老爷的规矩我家便不用交这些杂七杂八的摊派,这些摊派全都让那些地主老爷们来替咱们交。”
这老头所说的一两银子的粮食是官方定的,只是作为官府折银收税的标准而已,至于民间粮价则完全要高出几倍。
不过北直隶这边粮价并不是很高,因为南方各省每年给京师输送四百万石的漕粮来平抑北直隶的粮价,要是这天子脚下闹饥荒岂不是打皇上的脸?!
但这老头所说的话还是让王铁他们非常的震撼,他们这群贼寇敢对地主老爷动手这没什么好稀奇的,但是卢象升这个大明朝的官员敢动老爷们的蛋糕搞劫富济贫这套来救济百姓,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了。
按照这老头所说的标准,在大名府要交饷银摊派的最低也得是有一百五十亩地以上的人,而有一百五十亩地的那怎么着也不能算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