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朱标现身大同

筹备与建立大型医院,将新医学推向民间,是唐大帆、赵臻等人极力推动的大事。

因为格物学院并不“独尊儒学”、“罢黜百家”,遭遇了大量儒师、儒士的反对,尤其是一些理学弟子,为了扞卫理学地位不断攻击格物学院。

虽说当下格物学院繁茂,但论到根基二字,明显比不上理学。

如何站稳脚跟,将根向下扎,就成了格物学院高层必须考虑的事。

蒸汽机是一个根系,扎在了江山社稷、国力之上,这东西目前尚且属于朝廷垄断,百姓也好,商人也罢,没有直接享受到蒸汽机带来的好处,只能站在外围指指点点,谈论几句。

蒸汽机跑得再快,和百姓的生活起居也没啥明显关系。

可新医学不一样,它直接与百姓的生老病死有关。

无论是每个月的义诊还是之前开设的妇科医馆,都是格物学院向下扎根,争取民心,夯实基础的动作。

只不过义诊每个月只安排了四日,不能形成持续影响力,妇科医馆只关注妇科,影响力也有限,为了让新医学的影响力扩大,争取更多的百姓认可与支持,形成民间支持格物学院的舆论场,打造一个标杆出来就成了必然。

这个标杆,就是大型医院。

集中更多的医者、药草,分科室去诊断、治疗百姓病症,特别是借助新医学的进步,打造一批成功的诊疗典范进行宣传,比如给谁动了手术成功了,给谁输液好转了,给谁输血就活了……

在皇室支持,百姓认可与支持之下,格物学院才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无畏中间官员、儒士吹起的理学风波。

拿到了朱元璋的许可,格物学院医学院开始从封闭的“学问研究”转为更大范围的“实践应用”,妇科医馆也将并入大型医院,成为格物学院在外的一个招牌明珠……

八月的秋风扫荡在茫茫草原之上,越过山林,迎面撞在了一座高大的城池之上,顿时疼痛地呜咽起来。

风卷旗帜。

尘起北方。

朱桢、朱榑抬起袖子,遮挡迎面而来的风沙,欧阳伦已经背过身去。

朱标背负双手,只微微眯着眼,盯着远处滚滚而动的烟尘。

烟尘尚未散去,一队骑兵从中冲了出来。

西风之下,马蹄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