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三章 他们若不是好人,我就灭了他们

庞十五立刻嘿嘿一笑,“老大哥,我确实是外地人不懂规矩,别着急,这是银子,你拿着!”他特意从曾咏手里要了几十两的碎银以备不时之需,果然又派上了用场!

见到银子,那老大的脸色果然好了许多,知道这黑衣少年不是在消遣他!

当三驾马车赶到竹筏上面时,凤九霄专门观察了一下吃水线的变化,下沉半寸都不到!如果这竹筏面积要是很小的话,那吃水深度肯定不浅!

常子衿站在竹筏上,衣裙在风中猎猎作响。她看着两岸景色,突然对二妮说道:“二妮,我站在这竹筏上,突然想起了两个典故。”

二妮也来了兴趣:“哪两个典故?”

常子衿微笑道:“一个是曹冲称象,一个是刻舟求剑!”

二妮道:“这两个故事我知道,第一个说的是聪明人的故事,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问怎么才能知道一个大象的重量,结果曹操让大象到船上,然后在吃水线上画了个标记,然后把大象赶下船,再不停的往船上装石头,直到水位达到刚才的标记位置,便证明这些石头和大象同等重量了,然后再分别称量这些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确实聪明,我是根本想不到。另外那个刻舟求剑则说的是笨蛋的故事,一个坐船,结果剑落到水里了,他就在船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准备以后根本记号寻找自己的剑。水是流动的,船也是动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与剑落河底的位置越来越远,他居然想从船上的标记下河打捞宝剑,这不是傻子吗?”

常子衿笑道:“嗯,讲得好。”

二妮笑道:“哎呀,这是小时候听村里的秀才讲的,具体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大体应该没差。”

常子衿道:“嗯,意思确实不差。我之所以突然想起这两个故事,是因为我想到了几个问题。比如说这竹筏的最大承重量是多少,你猜他们知道吗?”

旁边的一个摆渡人正用竹竿向河底猛推,以产生反向推力使竹筏向前行进,他扭头看了常子衿一眼,“这位姑娘,你不用猜,最大的载重量我们确实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试验过到底能承载多少重量。反正这上面站上一百个人没有问题。”

凤九霄离得不远,他也产生了兴趣,“这位大哥,那你们承载最重的一次是什么时候,这水位线到哪里了?”

那摆渡人边使劲推竹竿边气喘吁吁地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我忘了……不过……那次运了将近一百多个人,五六头牛,七八头驴,还有五个磨盘,二十个石槽,哦那石槽就是给畜牲饮水用的,一个起码也得……一百多斤重,然后……还有……反正啊,我们这竹筏共有十层竹排,那次水位线没过了第七层!你们看,现在连两层都不到……轻得很……你们放心吧……沉不了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妮学着他的腔调有些调皮地笑道:“我们当然放心了,我们肯定是不怕的!”

那摆渡大汉不禁一愣,随即也憨憨一笑。好久没遇到这么活泼有趣的姑娘了,看着她们的笑脸,他也发自内心感到开心。

“你们是哪人啊?”

“我是陕北人,这位姐姐是晋中人。”

“哦,那个金色长发的男子是西域人吧?怎么和天竺人、波斯人有些不一样?”

“哦,他的国度可比波斯还要遥远!按照他的说法,天竺人、波斯人都是亚细亚人,而他们是欧罗巴人,所以长相明显不一样。”

“咱们这里啊,和吐蕃离得挺近,所以经常能看到吐蕃商人。”

常子衿道:“听说吐蕃信奉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