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勤想想才摇摇头,“应该很难才是。
到时候陛下问起兵部尚书人选,我们倒是可以推举谭纶试试,若我还在朝,也会帮着说说话。”
现在陈以勤在朝中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所以他也不确定是否能拖到这个时候。
毕竟只要他离职,高拱马上就会进阶为次辅,在内阁的话语权就会大增。
三人在陈以勤值房说话的时候,高拱也回到自己值房,不过他并没有大获全胜的满足感,而是很烦躁。
这些天,以陈以勤为首的小圈子很是低调,让他觉察到陈以勤离开应该已经很近了。
可是他虽然可以借此坐上内阁次辅的位置,但是在内阁中始终有孤掌难鸣的感觉。
要说合纵连横的道理,他当然懂,可是他在内阁又能和谁联盟?
李春芳?
不可能,不说他是首辅,但就他在宫里的人,就和他高拱不对付。
李春芳最早在宫里的臂助是腾祥,现在已经是孟冲了,而他结交的是陈洪,而且还在想方设法推陈洪取代孟冲,两边其实是解不开的死仇。
联合张居正,那就意味着他必须在对徐阶的态度上让步,可内心的骄傲让他不愿意为此做出妥协。
至于剩下的殷士谵和魏广德,本来大家同出裕王府,是最容易勾搭到一块的,可是当初自己算计过他们。
事实上,殷士谵的莽撞和魏广德的圆滑他都不喜欢,不认为他们是能成大事的人。
“看来,陈以勤离开后,我还得找人代替他的位置,这样至少自己在内阁也有人帮忙说话,而不会像李春芳和张居正那样,阁议中时常孤立无援。”
高拱坐在椅子上思考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把好友和堪用的手下都过了一遍。
不是高拱忘记了门生,只是他们现在的品级距离需要的层次实在有些远,很难直接越级提拔,这太招人忌恨了。
张四维.
一个人影出现在他脑海里,这个人现在是吏部右侍郎,各方面条件倒是都满足入阁所需。
张四维也是翰林出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转吏部侍郎,掌詹事府事。
在最近高拱力推的革除冗员的工作中显示出相当强的能力,因为全力办理他交代下去的工作,自然就被高拱视为可以重用的自己人。
不过张四维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他的籍贯。
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山西平阳府蒲州县风陵乡人,和杨博、霍翼是老乡,他还记得当初胡应嘉弹劾杨博的罪名,就是袒护乡党。
好吧,这年头乡党是不存在于朝廷的,但是却又真真实实的存在大家的意识里。
杨博有没有袒护乡党,肯定是有的。
他高拱在选人的时候,也会考虑这点,这还是他自认为正直为人都会想这方面的事儿,更旷论他人。
想到被自己搞下去的霍翼,高拱心里一动,旋即起身出了值房,他打算借霍翼的事,试探下张四维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推他出来。
自己本身就和杨博不对付,再把霍翼搞下台,山西官员对自己怕是非常不待见。
若是能够通过张四维缓和和他们的关系,貌似也不是坏事。
若是张四维不够聪明,那就让他下台好了,貌似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通过当年的事儿,高拱已经意识到做官,不是光有皇帝的宠信就够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在朝堂上依旧有效。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还是配置自己的党羽,特别是那帮门生。
这两年要着重提拔他们一下才好,让他们以后能勘大用。
高拱在前往吏部的路上,就寻思着手下的门生,哪些可以再把位置往上提一提,方便以后用人。
当然,高拱也不会忘记提拔自己的老乡。
对同乡和门生的看重,是要超过同年的。
若不是经过当年事,高拱还不会意识到这点,他还会一直以为只要行得正站得直就不会给人攻讦的理由。
只是没想到如此行事却适得其反,反而成为同僚不满他的原由。
总之,经历了隆庆元年倒台的事儿以后,高拱成长了,由理想主义者变得追求功利起来,也开始配置党羽势力,成为他以前最看不起的一类人。
到这个时候,他也才醒悟过来。
为什么阁臣身后会有一大堆追随者,在此以前,他们还在翰林院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只能说时事造人,在不同的位置,所追求的理想都是会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