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佛钟初成,朱元璋赐名洪福钟

朱瀚微微一笑,解释道:“是的,浇铸是大钟成形的关键一步。我们需要将多种金属按比例熔化,通过浇铸口注入范模之中,待其冷却凝固后。

“传令下去,准备浇铸!”朱瀚的声音穿透喧嚣,清晰而有力。工匠们闻令而动,迅速而有序地投入到紧张的浇铸准备工作中。

“炉火已至最佳状态,金属已完全熔化。”负责熔炉的工匠头目李大锤向朱瀚汇报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紧盯着那翻滚的金属溶液,“好,准备浇铸。”

只见工匠们迅速而默契地行动起来,他们有的搬运沙袋和耐火砖,加固浇铸区域,以防金属溶液外溢;有的则仔细检查浇道和冒口,确保浇铸过程的顺畅无阻。

“赵师傅,浇口准备好了吗?”朱瀚转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赵铁柱问道。赵铁柱正细心地用耐火泥封堵浇口周围的缝隙,以防金属溶液泄漏。

“回王爷,一切就绪,只等金属溶液到位。”他恭敬地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与自豪。

“好!”朱瀚再次点头,转身对身旁的朱标说道,“标儿,你看这浇铸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团队的默契与配合。”

此时,熔炉中的金属溶液已经达到了浇铸的最佳温度。李大锤挥动手中的长钳,夹起一块特制的耐火砖,轻轻放入熔炉中搅拌,确保金属溶液更加均匀。

随后,他拿起一旁的长柄铁勺,稳稳地舀起一勺滚烫的金属溶液。

“开始浇铸!”朱瀚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的目光紧紧跟随李大锤的步伐,仿佛要将这一刻永远铭记在心。

李大锤稳步走向洞口,每一步都走得异常稳健。

“一、二、三!”李大锤在心中默数着,随后猛地一倾铁勺,那滚烫的金属溶液如同被唤醒的巨龙,瞬间喷涌而出,沿着预先设计好的浇道奔腾而下,直冲向陶范之内。

“稳住!保持流速均匀!”朱瀚大声喊道,他的声音穿透了工坊的喧嚣。

“火候正旺,溶液流动均匀。”李大锤一边观察着熔炉,一边沉稳地向朱瀚报告,汗水沿着他黝黑的脸庞滑落,却丝毫未减他眼中的光芒。

朱瀚微微点头,目光紧随着金属溶液的轨迹,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好,继续密切关注,尤其是排气孔的情况,不容有失。”

这时,赵铁柱,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立刻应声道:“王爷放心,我等早已检查数遍,定保万无一失。”说完,他迅速转身,对周围的工匠们低声吩咐了几句,众人立即分散开来,仔细检查着每一个排气孔的状况。

果然,正如朱瀚所料,随着金属溶液的逐渐冷却凝固,一股股细小的气泡开始从排气孔中缓缓冒出,伴随着轻微的嗤嗤声,那是金属内部气体被释放出来的证明。

“看,那气泡!是钟体在呼吸吗?”朱标在一旁轻声惊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他靠近朱瀚,压低声音问道:“皇叔,这排气孔的设计真是巧妙,既能让气体顺利排出,又不影响钟体的结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朱瀚微微一笑,眼神中满是赞许:“标儿观察入微,这排气孔的设计确是铸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关乎钟体的质量,更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与匠心。”

随着气泡的逐渐减少,金属溶液也逐渐凝固成形。

“成了!洪福钟即将铸成!”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这句话,紧接着,整个工坊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工匠们相互拥抱,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浇铸已完成,接下来便是冷却阶段。”朱瀚沉声对身旁的工匠们说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大家务必小心谨慎,确保大钟在冷却过程中不受任何损害。”

老李闻言,立刻组织工匠们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刚刚浇铸好的大钟从熔炉旁移开,用特制的木架和绳索缓缓吊起,准备将其放入预先挖好的深坑巨穴中。

“都准备好了吗?”朱瀚再次确认道,目光扫过每一个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