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郑和下西洋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073 字 3个月前

领兵打劫船队的将领听说明军回攻都城,赶忙下令撤兵回救。郑和的军队乘胜杀了个回马枪,又把敌兵打得溃不成军,他们只得向明军投降。郑和当场释放了投降的将士兵卒,只把亚烈苦奈儿和几个重要官属扣留在船上,然后继续访问其他地区。

1411 年 7 月 6 日,郑和押着亚烈苦奈儿全家回到大明,将这些俘虏献给皇帝朱棣。朱棣认为他只是愚昧无知、对大明一无所知又非常贪财,并未将其处决,软禁 1 年后将他全家释放。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航海活动,其目的包括宣扬国威、拓展海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等。在这过程中,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互动情况各异,而在锡兰山的经历则是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事件。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始于 1413 年 11 月,历时约两年。船队抵达了非洲东海岸的麻林迪等地。在这次航行中,麻林迪国王曾遣使献麒麟(长颈鹿)给明朝。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始于 1417 年 5 月,历时一年多,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据署名蒲和日所立的“郑和行香碑”,永乐十五年郑和在泉州行香。同年秋后,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

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郑和船队回国后,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到过阿丹国(今也门共和国的亚丁)、祖法儿国、孟加拉国等。据记载,郑和的船队到达阿丹国后,阿丹国王到海滨迎接。该国是古代西亚着名的国际商业港口,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船队在这里购买了大块猫眼石、珊瑚树以及各种珍宝、稀禽等。

在祖法儿国,郑和宣读诏书、颁赐赏物,并与当地居民开展商业交往,用瓷器等换取药物和香料。当郑和船队抵达孟加拉国时,该国国王热烈欢迎,派一千骑兵到港口接待,还在王宫摆设长廊,用黄铜装饰屋柱等,并设千余人的马队。国王坐在室座上,通过特定仪式迎接郑和,随后宴请郑和并赠予金盔、金瓶、金系腰、金盆等礼物,副使获赠银制品,其他人也都有赠品,场面隆重盛大。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约 62 岁。此次航行始于 1431 年 1 月,历时约两年。他最终到达了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郑和在归途中不幸因病逝世。郑和去世后,他的船队将他的遗体带回了中国。朝廷对郑和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追念,他的航海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也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一点让人遗憾,郑和下西洋,明朝举国之力给予支持,多达七次的远航彰显了当时国力的强盛。

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大规模且意义重大的航海活动,竟未形成系统的书籍,未能将海上作战、航海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积累传承下来。

正因如此,到了清朝,海上作战能力极为薄弱。对海战技术缺乏深入研究,战略应用更是几近空白,毫无防御之能。倘若当初重视经验的总结与宣扬,或许清朝在面对海上威胁时,能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历史的走向也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