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接过帖子一看,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的神色。
说道:“原来是这样,你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走到头左转,再走一会儿就到了。”
管家感激涕零,又从怀中拿出一点碎银子递给小太监,说道:“多谢小公公指点,这点小意思就当是谢礼了。”
小太监接过银子,笑着说道:“你太客气了,那你快去吧。”
管家按照小太监的指点,一路向着小太监交代的路线走去。
他抬头看了看那高大的宫门,深吸一口气,然后走上前去。
他看到门口站着的宫女和太监,又从怀中拿出银票,抽出一张十两的银票。
递给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的太监,脸上带着一种巴结的神情,说道:
“公公,劳烦您通报一声,国丈府上的管家来给皇后娘娘送信了。”
太监看了看帖子后,也理所应当的收下银票,又看了看管家,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说道:“原来是给皇后娘娘送信,行!信交给我吧,咱家代你呈给皇后。”
管家诧异道:“请问公公,信不是由我交给皇后吗?我家老爷说要务必亲手交到皇后手里。”
管事太监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他半天,确认他不是装傻充愣后,才说道:
“你是不是傻子?这可是皇宫,能让你进来就不错了,还想亲自见皇后,要不是你是国丈家的的人,真得给你打出去。”
管家听后连连作揖:“对不住对不住,小的实在鲁莽,不懂规矩,请公公饶恕。”
管事太监也没和他计较,毕竟是皇后家的人,可不敢得罪,便温言说道:
“你回吧,放心,咱家就是皇后的内侍太监,信一准儿送到皇后手里。”
管家连忙点头:“是是是!”
管事太监便不再搭理他,转头就朝着宫殿内走去。
管家站在宫门口,眼睛紧紧盯着那太监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他的手心里全是汗水,他不时地用手帕擦一擦,眼睛里满是紧张和期待。
此时的管家,内心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他何曾知道宫里有这么多规矩,好在有银子开路,事情也办的挺顺利。
聪明机灵的内侍太监迈着小碎步,手中握着周奎的信,一路来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那高大的宫门在阳光下透着一种庄重的气息。
太监在宫门前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深吸一口气,这才抬脚跨过门槛。
太监进了宫,眼睛迅速地扫视了一圈,看到周皇后正坐在那里。
和宫女们一同欣赏着内织染局送来的精美绸缎。
他赶忙躬身,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声音尖细地报道:“启禀皇后,国丈来信。”
周皇后今日心情格外的好,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绸缎。
旁边的宫女们围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一个宫女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惊叹地说道:“这绸缎真美啊,奴婢从来都没见过这么美的绸缎呢。”
另一个宫女也跟着附和,她一边用手轻轻触碰着绸缎。
一边感叹:“是啊,这手感这图案真是太精妙了。就像那仙女用的东西似的。”
周皇后嘴角带着一抹浅笑,她轻轻拿起一段绸缎,对着光看了看。
那绸缎在光线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她也是对绸缎爱不释手。
听到太监说父亲来信,她只是淡淡地随口说道:“我爹就是太闲,三天两头写信到宫里,真正把信拿来一瞧,也没什么事,他就是爱闹腾。”
说完,她又把注意力放回了绸缎上,根本没有要看信的意思。
内侍太监依旧保持着那讨好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着说:“皇后说的在理,国丈爱喜闹,他也是想念皇后了。”
周皇后一听,原本带着笑意的脸瞬间冷了下来,她冷哼了一声,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我?我可不信,我爹应该是还惦记着他那个爵位吧。”
太监听后,那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显得有些尴尬。
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看向地面,心里想着这毕竟是皇后说自己的父亲,自己可不能再多嘴了。
周皇后瞥了内侍太监一眼,那眼神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淡淡地说:“行吧,把信放在桌子上,你忙去吧。”
太监像是得到大赦一般,立即躬身,把头低得很低,连忙点头回了一声“是”。
他小步快走地来到案前,小心翼翼地把信放在了案上,然后转身准备告退。
可是刚走了几步,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犹豫了一下。
还是回过身来说了一句:“皇后,这次国丈好像有什么要紧事,他说务必让皇后尽快回信。”
周皇后听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她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平静地说道:“我知道了。”
太监这才松了一口气,再次躬身,然后缓缓退下。
他的脚步很轻,像是生怕打扰到皇后似的,一直退到宫门口,才转身离开。
等太监走了有一阵子,周皇后才缓缓放下绸缎。
她的眼睛看向案上的那封信,心里有些纳闷,周奎让她尽快回信,到底有什么事呢?
她站起身来,莲步轻移,走向案桌。
她站在案前,看着那封信,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把信拿了起来。
她慢慢打开信,眼睛一行一行地看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她的表情还比较平静,可是越看到后面,她的表情就越严肃。
信内,周奎先是把陈圆圆的情况一一解释清楚。
他在信里写得很详细,字里行间似乎能看到他那副老谋深算的样子。
周奎写道:“女儿,那陈圆圆,此女虽出身低微,无父无母,却生得一副倾国倾城之貌。
献给皇上那可是大功劳一件。”周皇后看到这里,有些侧目。
周奎接着写道:“皇帝正值壮年,这添嫔妃之事本就是迟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