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部署安排

他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还是能听出一丝紧张,他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崇祯听后,紧绷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他微微点了点头,赞同地说道:

“孙大人有能力不假,但是也不能一个人掰开两个人使,现在的部署不错。”

崇祯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他的声音也恢复了之前的沉稳。

他坐直了身子,目光从大臣们身上扫过,像是在强调自己的决策不容置疑。

范景文立马接道:“陛下所言甚是,还是要多启用有能力的新人,来给朝廷注入新的气象。”

范景文说话时,眼神中透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他的表情变得轻松了一些。

似乎想要尽快将话题从刚才的尴尬中转移出来,他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洪亮,充满了对朝廷未来的期望。

成基命听到崇祯和范景文的话,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一丝愧疚,赶忙说道:

“陛下英明,臣也是一时想起孙大人的能力,没有考虑到当前局势的特殊性,还请陛下恕罪。”

成基命的眼神中带着诚恳的歉意,他深深地弯下腰,向崇祯行了一个大礼。

身体几乎要贴到地面上,以表示自己的愧疚之情。

崇祯看着成基命,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是平静地说道:

“成阁老起来吧,朕知道你与孙大人共事多年,有此想法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今辽东局势复杂,朕需要的是最有利于局势稳定的安排。”

崇祯的声音温和而又不失威严,他的表情也很平静,像是已经完全放下了刚才的小插曲。

成基命缓缓起身,感激地说道:“陛下圣恩浩荡,臣定当铭记于心,日后定更加谨慎地为陛下出谋划策。”

成基命的脸上恢复了正常的神色,只是眼神中还带着一丝谨慎,他站得更加笔直了,以显示自己的决心。

崇祯微微点头,然后将话题重新拉回到辽东局势上,他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说道:“朕希望杨嗣昌到了大凌河城之后,能够尽快稳定局势,加强城防,同时也要注意安抚百姓。

辽东的百姓已经饱受战乱之苦,朕不想看到他们再受到更多的伤害。”

崇祯的眼神中透着对辽东百姓的深切同情,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

仿佛又看到了之前辽东百姓在战火中的凄惨景象。

毕自严回应道:“陛下,杨嗣昌为人细致,臣相信他到了大凌河城之后,定会重视百姓之事。

他可能会采取减免赋税、开仓放粮等措施来安抚百姓。

同时也会收留安抚灾民百姓参与城防建设,让百姓在保卫家园的同时也能有生计。”

范景文有别的顾虑,他微微躬身,表情严肃地说道:“陛下给杨嗣昌的官职是辽东巡抚加兵备使。

这样杨嗣昌基本就抓住了辽东的军政大权,这样一来杨嗣昌的权力会不会过大?”

范景文说话时,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崇祯听到范景文的话后,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微微抬起头,眼睛望向大殿的上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

这个问题也是成基命和毕自严所想的,他们两人也在等待崇祯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崇祯才缓缓开口说道:“杨嗣昌这个人还是你们举荐的,按道理来说你们比我更加了解他。

但是通过这这日子他的作为,朕还是很欣赏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既然给予他权利,就要让他发挥出才干,不然对他处处掣肘,他也无法安心做事不是?”

崇祯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景文听后,脸上的担忧之色稍稍缓和。

他再次躬身,更加恭敬地说道:“陛下心胸宽广,臣看来是多虑了。”

崇祯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微微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

“范大人,你说的也没错,人不能骄傲自满,没得志之前谦虚谨慎,得志以后变得骄狂,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要低调啊。”

崇祯说这话时,眼神中带着一种教诲的意味。

但是语气还是和善温和的。

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一齐躬身说道:“陛下教诲的是,臣等一定引以为戒,不敢自满。”

崇祯微微坐直了身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继续说道:“朕虽信任杨嗣昌,但辽东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朕希望他能善用手中之权,为朕稳固辽东局势,辽东的军事防御,百姓的安抚,吏治的清明,这些都需要他用心去做。”

成基命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嗣昌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为人聪慧且有谋略。

小主,

之前在其他事务中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才干,他到了辽东之后,定会牢记陛下的嘱托,用心经营。”

毕自严说道:“陛下,臣也认同成首辅的看法,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以为可以在辽东设置一些监督机制。

比如,可以定期从朝廷派遣官员去视察辽东的军政事务,这些官员可以直接向陛下汇报情况。

这样既能让杨嗣昌知道朝廷对他的重视与监督,也能让陛下及时了解辽东的真实情况。”

崇祯听了毕自严的话,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毕爱卿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监督之事也要把握好度。